滁州学院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地方性应用型

发布时间: 2014-08-11   浏览次数: 52 责任编辑:

8月9日至10日,滁州学院召开2014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议会议。该校领导庆承松、许志才、程曦、郑朝贵出席,评审专家组成员,各二级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和本科专业负责人参加了答辩审议会。会议由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郑朝贵主持。

 

答辩会分文科组和理科组同时进行,专家组成员包括省内外高校专家学者,还特别邀请了政府部门和知名企业的领导专家。庆承松、许志才、程曦、郑朝贵分别参加了文、理科组答辩审议。常熟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顾永安、合肥工业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张辉、安徽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郭亮、安徽工程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春、合肥学院教务处处长邵一江、皖西学院教务处处长刘鑫、滁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季、安徽康佳同创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韩文悦应邀为该校人才培养方案把脉。顾永安、张辉分别担任文、理科专家组组长。

 

为做好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该校出台了《滁州学院关于修(制)订2014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各二级学院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成立了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企业、实践基地、兄弟高校和毕业生就业单位等进行调研,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学校组建了17个专家小组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进行了校内论证,修订后送往省内四所高校进行函审,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答辩会分专业汇报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各本科专业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过程、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生从事主要职业岗位及所需关键能力、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方法和方案特色等,并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审议会上,顾永安和张辉分别代表文、理科专家组进行反馈。他们肯定了滁州学院此次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认为学校高度重视,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目标明确,定位合理;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可行,注重能力培养,培养方案特色鲜明,能保证办学思想的落实。专家组指出了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具体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阐释,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该校党委书记庆承松在审议会上作了总结讲话,对专家组成员辛苦指导与帮助表示感谢,向各院(部)、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负责、创造性地工作表示感谢。他指出,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是巩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成果,加强整改落实的迫切需要,是总结升本十年办学经验,实现学校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本科大学建设的迫切需要。学校党委对此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部署,广泛征求意见,在各环节中投入大量精力,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庆承松对扎实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他指出,各单位要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要深入学习和全面把握学校出台的指导性意见,结合学院实际,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要进一步加强研讨,深化理解,注重探索、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把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落到实处。

 

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许志才在讲话中指出,学校党委、行政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工作,不断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升本以来,学校成功实现了从师范专科学校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并在干部人事制度、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当前,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形势,学校党委审时度势,决定从人才培养修(制)订入手,推进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许志才希望各单位对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高度重视,本着对学校高度负责、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吸收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快捷、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确保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

据了解,升本以来,滁州学院根据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需要出发,突破师范专科的专业格局,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先后4次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2006年制订了第一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实现了规范性、计划性、科学性。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与调整,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2009年修(制)订了第二版人才培养方案,对实践教学的学时作了大幅度增加,强调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2012年,以“重视基础,增强能力,强化应用,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作又了进一步修订。2014年,学校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再次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突出能力本位、开放合作、因材施教,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责任编辑:z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