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有关部门:
为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和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要求,2022级学生按人才培养方案本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教学安排
本学期第7周至第14周开设,每周2课时,共16课时。如期间因其他工作停课或放假,教学工作顺延进行,保证达到16课时。
二、教学组织
学校统一安排《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教学,上课教室和时间由教务处安排。授课教师一般由本学院就业指导课教师担任,也可聘请有关部门符合条件的教师授课。教学活动可与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等工作结合。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职业生涯意识唤醒。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以及职业规划步骤等。
2.自我探索—兴趣。主要通过自我兴趣探索的活动、小组游戏和霍兰德兴趣测试确认自己的职业兴趣。
3.自我探索——性格。主要包括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探索自己性格特征和职业的关系。
4.自我探索—技能及价值观。主要包括正确理解和培养技能,认识到价值观对职业选择和成长的影响。
5.探索工作世界。主要包括认识探索工作世界的重要性,开阔思维,多途径获取工作信息。
6.职业能力建设。主要包括探索一般职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等。
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通过职业生涯决策、确定目标及行动,学会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等。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教学。
四、教学用书与成绩考核
教师用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陈润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考核方法:考查。考查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与职业角色情景模拟视频。具体要求如下: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占期末成绩的50%。须以本人的职业规划为主题,涵盖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与路径设计、实施计划等内容,适当运用人才测评工具(推荐选用职迈网测评系统),以及社会实践和相关社会活动为论据,体现未来就业目标和人生价值。评分标准参见附件1。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占期末成绩的20%。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目标和就业倾向,与同类职位的职场人士进行生涯访谈后总结成文。报告要体现受访人的单位和个人简介,访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基本要素,列出访谈提纲,确定访谈重点。报告要重点突出对于目标职业的直观体会和理性思考,以及访谈结果对于职业规划的正向反馈和修正作用。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模板参见附件2,评分主要根据访谈人物对象选择的适恰性、访谈内容的核心要素、广度深度等方面综合评定。
职业角色情景模拟,占期末成绩的30%。要求自编时长3分钟以内的情景剧,以播放视频的方式呈现。由本人扮演职业规划作品中的目标职业角色。如有必要,可以邀请2至3名协助人员参演。情景设定要紧扣规划的目标职业,体现职业特点和履职要求,展现本人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性格特质。评分标准参见附件3。
成绩采用百分制录入。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比40%)+期末成绩(占比60%)。其中,平时成绩=出勤(占比20%)+作业(占比40%)+课堂表现(40%);期末成绩=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占比50%)+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占比20%)+职业角色情景模拟视频(占比30%)。
五、要求
1.授课教师要填报教学进度表,认真备课、上课,不得随意减少授课内容和课时。要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2.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学生处、教务处要做好指导、监督工作,规范教学运行,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学生处 教务处
2022年9月15日
终审人:郝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