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棚里的故事-王东东

发布时间: 2016-04-18   浏览次数: 358 责任编辑:

417日下午,滁州学院会峰校区西南一隅的一个塑料大棚内,王东东正满头是汗,细心地向黑色地膜的空洞里浇水,时而蹲在田埂旁,手捻起一撮泥土了解土壤墒情,小心伺候着他的宝贝——“草莓”。

王东东是滁州学院食品学院2013级园林专业的学生,大二的时候,他和同学李培玺、于海、孙梦茹、何习习一起,经过招投标承包了学院这块草莓种植基地的大棚。

滁州学院食品学院为鼓励大学生创业,2014年首次利用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向学生招投种植草莓创业项目。刚刚升入大二的王东东抱着尝试的心态组队参加了投标。

种植草莓的关键技术在于蜜蜂授粉,王东东的父母是养蜂人,从小耳濡目染,他对蜜蜂的授粉过程和原理都有相当的了解。植物间的习性都是相通的,他认为他能够做好这一项目。

出于对植物的喜爱,他经常养一些小花小草,对植物的基本习性比较了解。加之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干起重活来也毫不费力。

评委老师看中的正是王东东及其团队对植物的热爱与了解,最终给他们提供了实践创业的平台。

412日,滁州日报小记者到滁州学院参观时,专门到王东东他们的实验大棚进行了实践。看着长势不错的草莓,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不知道鲜艳可口的草莓饱含着王东东团队的心血和汗水。

开始种植时,学院帮助他们从南京某研究院专门购买了一千株优质草莓匍匐茎和特质土壤。可刚刚接触种植实践的三位男生、两位女生感到,只依靠课本上仅有的知识和少量的种植经验难以入手。

为了养好这些幼苗,他们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研究相关视频来“摸着石头过河”,还专门到广东的草莓种植基地学习。

即便如此,种植的过程中还是遇到很多困难。刚开始培育草莓幼株时,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浇水量,不巧恰逢阴天,草莓茎出现了缺氧被闷死的状况,一夜间死了两百多株幼苗。

这让他们心疼不已,充满了挫败和沮丧感。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又到花山向当地果农购进了两百株幼苗。

新购进的幼苗少了科研培养的成分,效益也比原先的匍匐茎品种差了很多,甚至出现了只长叶,少结果,结小果的状况。这也让这5位初出茅庐的种植新手对于草莓幼株的看护更加上心,对幼株的变化也更加用心。

自从接手了草莓种植,王东东他们要利用少有的课余时间轮流值班、监控,连浇水这样看似简单的“粗”活儿也因为要一株一株地浇灌而变得更加细致。

草莓种植更多倾向于学习与实践,人员的安排分工问题,王东东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于挑水,搬运这样的重体力活,都是由三位男生一手包办的。浇水这样不需要耗费太多体力但要有足够细心和耐心的活则交由女生。

在整个团队天衣无缝的配合和竭尽全力的看护下,2014年冬天,第一茬草莓收获,虽然最后只收入了32斤,但毕竟浇灌了自己辛勤的汗水。王东东说:“当看到草莓成熟的时候,成就感油然而生不用说,再多的辛苦都觉得值得。”现在,第二茬草莓已经开始结果,他们预计,这一茬大概能够收获70斤左右。

王东东采摘的第一批草莓卖了60块钱一斤,比市场价格贵了很多。即使这样还是没出门就销售一空。他们的草莓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呢?

王东东介绍,草莓的匍匐茎幼株和土壤有一定的科研成分,成本就比普通草莓幼株高上很多。种植的过程中,只上少量的无机肥,生长期长,且草莓个头小。为保证没有农药残留,采取烟熏的方式驱虫,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浇灌草莓的水都是从琅琊山上流下的山泉水,水质清冽、甘甜,也为无机草莓的生长增色不少。

酒香不怕巷子深。没有经过华丽的包装,真正知道无机草莓好处的也好,图个新鲜的也罢,很多老师和学生慕名而来。这种闻起来香,吃起来甜,而且完全无污染的草莓一问世便销售一空。顾客们品尝过后赞不绝口,立即联系到王东东预定第二茬草莓。虽然只得到1500多块钱的收入,但通过所学赚取的意义非凡的第一桶金鼓舞了士气,凝聚了人心。

从有机草莓种植到收获,王东东和他的团队收获的不仅是金钱,更加宝贵的是收获知识、快乐、友谊、责任和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他说,无论草莓基地在一年的创业期过后能不能通过考核,这都将是他在大学四年中最难忘的经历。

草莓种植是他们第一次尝试的项目。目前,这种创业实践模式在滁州学院食品学院已全面铺开,第二批招标项目已经公示,其中含有畜产类食品加工(肠类加工)、黄秋葵的种植及其副产品加工、烘培类食品的加工、无花果栽培及产品开发、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绿化工程花卉标准化生产类、生态家居园艺类等7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