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13谋划14处长笔谈②】滁州学院科技处: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 2014-02-26   浏览次数: 98 责任编辑:

 

 

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服务能力

科技处处长/诸立新

2013年,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院(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科技处紧紧围绕“建设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和“科研兴校”的战略部署,按照2013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理念。在处内人员少、职能拓展和工作量大的现状下,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内部管理,推进部门效能作风建设,较好地完成学校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突破,完成了800万元到账经费,学科建设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强化项目的申报与管理,提高项目申报立项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立项突破。2013年度共立项各级各类纵向项目81项,其中二类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三类项目35项(含目前已立项尚未执行的2014年项目19项);四类项目36项;五类项目5项,其他项目1项。2013年共组织评议、推荐市厅级以上各类项目229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0项。

科研到账经费(截止20131225820万,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全年科技到账经费800万元任务。其中,纵向项目到账经费350万元,横向项目到账经费470万元。

二、加强学科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积极培育2个校内2011协同创新中心,申报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并取得重要进展。完成已有校级重点学科的结项工作,起草了新的《滁州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启动新一轮校级重点学科遴选工作。

与安徽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已经招生3届,进展顺利。

出台了《滁州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为建设校内科研所、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提供了依据。创新团队建设初见成效,协助人事处对已有团队进行了中期考核,并进行新一轮团队的遴选工作。

三、改革科技工作评价激励机制,教师科研成果显著

修订出台了《滁州学院科技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激励奖惩机制。重视专利申请,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的支持力度。重视和引导科技成果转化与报奖工作,提高成果转化率,发挥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3年全校发共表学术论文430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43篇,主编、参编出版专著、教材21部,其中,专著2部,主编或参编教材18部,参编工具书1部。取得国家专利42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转让),实用新型专利36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

滁州学院与天实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发明专利转让协议,这是滁州学院近年来在科技成果转让方面取得的突破。滁州学院1项科研成果通过安徽省科技厅技术鉴定,取得鉴定证书。

四、提升服务能力,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滁州学院与滁州市人民政府、合肥工业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滁州学院融入滁州、服务滁州,并与合肥工业大学深度交流合作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滁州学院与明光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滁州学院与滁州市旅游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继续巩固深化与全椒县、琅琊区、南谯区科技合作,正在拓展与明光市、定远县盐化产业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人才等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013年滁州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科技合作和横向服务社会项目50多项,账经费470万元。获批滁州市科技计划项目4项,南谯区科技计划项目1项; 3名科技人员入选滁州市农业科技特派员,现全校有科技特派员18名,其中国家1名,省级7名,市级10名。

五、优化环境,进一步浓厚校园学术氛围

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修订起草了多项文件,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制度。项目评审公开、公正:各类课题和奖励申报评审公开;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结题程序网上公开;所有科研制度网上公开。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创建良好的学术氛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150人次,我校举办学术讲座107场。

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最大限度地为学校争取更多的资源;把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动态,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平台。

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科研网络管理系统”的效用,方便广大师生查阅、上传、下载各类科技信息。编印《科研简报》,及时汇总和发布学校科技工作信息。

六、学报工作稳定有序

学报今年全面采用了采编系统电子平台,作者投稿、编辑采编、专家审稿、主编终审都在平台上实现。在全省高校处于领先水平。学报今年共收稿近2100篇,采用稿件233篇,出版6期,平均每期39篇论文。学报影响持续上升,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评价中连续三届排名上升,从CB-,今年被评为准核心期刊B+。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3版显示,学报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排名341(全部639种期刊)。在由省教育厅和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公布的办刊质量检测结果公报中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学报。

虽然在2013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校的科技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学科建设水平,2014年科技处将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学科建设推进的有关工作:全面推动我校学科建设全面推进我校学科建设。遴选校级重点学科,推动省部级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深化和安徽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项目,争取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取得突破。

2、做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工作:努力做好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筹备工作,加强校级协同中心的培育,改革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3、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校内科研机构的设置和评价,加强与滁州市科技局联合进行校内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申报省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

4、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合作,争取更多的到账经费: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积极推进与天长市、定远县、来安县、凤阳县等市(县)政府的全面科技合作,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采取有效措施,紧紧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文化产业开展科学研究,争取更多高级别项目,力争科技到账经费达到1200万元。

5、加强和滁州市科技局的合作,召开产学研对接会,科技成果报奖、转化与推广工作,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6、召开全校科技工作会议,总结推进科技工作:2014年下半年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总结近几年我校科技工作情况,并制定未来几年发展规划。做好学报等相关工作。

责任编辑:z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