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13谋划14处长笔谈⑦】滁州学院学生处:坚持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发布时间: 2014-03-10   浏览次数: 133 责任编辑:

 

 

坚持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处处长/江文贵

一、2013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3年,学生处紧紧围绕校党委、行政的中心工作,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我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和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制度建设。修订编印《学生工作手册》和《学生手册》,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根据《滁州学院院(部)年度综合考核暂行办法》,修订完善院(部)学生工作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和激发院(部)开展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加强作风建设。通过学习、谈心等方式,引导全处工作人员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认真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为师生服务,为院(部)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班子成员和全体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杜绝违规、违纪情况的发生。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择优选聘辅导员9人。暑期举办学生工作专题培训班,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业务培训。每月召开辅导员例会,交流研讨学生工作。组织学工人员参加第59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和安师大高校辅导员基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组织开展我校首届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推选出的辅导员代表夏斌文在2013年安徽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加快学工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信息化水平。2013年,学工系统中的离校系统、迎新系统已通过验收,在毕业生离校、新生报到中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校管理系统正在试运行,暑期近3000名学生通过该系统成功申请留校;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和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申报、审核等工作已在该系统中顺利完成,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

建设大学生事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20134月份,学生处牵头建成了大学生事务中心,并出台相关规章制度。目前中心有10个部门入驻,设立13个服务窗口,为学生提供74个服务项目。去年4-12月底,事务中心窗口受理总量达21693人次,月平均受理3130人次;高峰期(6910月)月平均受理4672人次,事务中心已成为服务学生的快捷平台。

(二)切实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开展“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征文、心语征集、主题宣讲会、读书报告会、座谈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迎评促建宣传教育活动。编印《评建知识学习手册·学生版》,学生人手一册,并组织学习;组织召开迎评促建学生动员大会7场,效果良好;加强评估期间学生文明行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知校、爱校、荣校的意识。

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形势,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防诈骗,反传销”、“防震减灾,关爱生命”等安全教育主题班会6次。及时下发《关于做好“五一”假期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期末考风考纪和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关于禁止私自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打工的紧急通知》等文件,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做好2013级新生接待、军训、入学教育工作。20134600多名新生顺利入学,新生军训有序开展;学校组织新生报告会4场,入学教育效果显著;组织开展2013级新生《学生手册》学习和抽查考试,督促学生自觉学习和遵守校纪校规。

继续做好晨跑锻炼和检查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重视寝室长队伍建设,开展寝室文化创建。联合后勤服务集团,开展2013年“优秀寝室长”的评选和表彰,全校共表彰院级“优秀寝室长”939人,校级“模范寝室长”156人,调动了寝室长的积极性。11月底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最美宿管阿姨(大叔)”主题征文活动,收到征文一百多篇,评选出优秀作品30篇,并利用朗诵会、校报、网站等平台进行宣传展示。

践行群众路线,提升服务质量。2013年共召开学生座谈会5次,及时了解学生诉求,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会议总结,将学生反映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领导,并与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积极解决学生关注的问题。

(三)深入开展优良学风建设

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滁州学院20132014年学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强化落实,突出对学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的学院的宣传、表彰。起草《滁州学院关于设立专业导师的暂行办法》(讨论稿),配合教务部门,切实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发挥专任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有效开展学风督查活动。成立校学风督查组,协调院(部)和有关部门,深入检查学生出勤、上课和学习情况,其中深入课堂听课达192人次,对抽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通报,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学风建设成效显著。教学评估期间,我校学风得到了评估专家的好评。

树立学生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各类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优良学风班等评比活动,树立一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典型。2013年,我校27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505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02人被评为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生,258人考取研究生,3438名学生获得校级奖学金,1242名学生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4个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标兵班”;44个班级被评为校“优良学风班”;召开学生表彰大会,利用展板、橱窗进行学生先进事迹的展示宣传,让“先进”来到学生身边,取得良好效果;组建2013年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军训期间举办报告会2场,发挥朋辈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全校范围内推选出1名学生参加2013年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并获得了该奖项,这是我校学子首次荣膺这一全国最具知名度的教育奖项。

强化班级管理,抓班风促学风。进一步规范主题班会、《班级日志》、团日教育工作,加强学风教育和文明养成教育。全年共检查全校204个非毕业班的《班级日志》375本,合格率达92%

加强考试诚信教育。期末考试前,提前印发《关于做好期末考风考纪和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到“三个一”:各学院要召开一次考风考纪教育动员会;各班级要开好一次“严肃考风考纪、倡导诚信考试”主题班会;考生要在一份《考风考纪承诺书》上签字。考风考纪教育效果良好。

(四)扎实做好奖、贷、勤、补、助、免等各项学生资助工作

加强宣传,强化监督。通过校园网、橱窗、开通学生资助工作咨询热线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严肃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纪律,确保奖助资金发放到位。

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2013年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503人,占学生总数的27.6%。给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了纸质和电子档案,为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依据。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原则,评审发放各级各类奖助学金。2013年共评选国家级、校级各类奖学金获得者7687人,发放奖励经费1519.6万元。另外,学校为1781名困难学生发放困难补助90.72万元,为23名孤儿减免学杂费共计12万元。接受社会捐赠助学10.8万元,惠及57名困难学生。2013年共有30名学生享受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累计金额33.7万元。

做好勤工助学管理与服务工作。2013年共安排勤工助学岗位396个,参加人员达到700余人次,发放金额58.44万元。

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工作。2013年共有2218名学生申请到生源地助学贷款共1307.93万元,学校支付2013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12.7余万元。

充分发挥资助活动的育人功效。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国家资助 助我飞翔”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宣传评选等活动。20135在省第六届“自立自强 励志成才 报效祖国”演讲比赛中,我校学生分获二、三等奖。经管学院吴冬、文学院赵率率两名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并获得“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暑期开展了学生资助回访活动,全校共有67名老师对16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了实地走访慰问,搭建了资助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良好沟通平台,增强了资助育人的效果。

(五)稳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加强就业教育和指导。组织集体备课,通过就业指导课对毕业生进行系统性的就业教育。邀请知名专家、企业家、优秀校友等为毕业生举办就业讲座和报告11场次(如公务员考试大纲解析、考录教师经验报告会、村官宣讲会等)。通过就业信息网开展政策法规、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教育等网上指导。通过电话、邮件、接待来访等形式开展就业咨询和就业心理辅导。加强毕业离校教育和服务,实现2013届毕业生文明离校。举办全校就业指导课程、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推荐到全省参加比赛的选手获省级银奖,就业中心获最佳组织奖。举办求职技能大赛,提高毕业生求职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印发《毕业生就业指南》,2013届毕业生人手一份。分管领导带领就业中心组编应用型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已经公开出版发行。

努力开拓就业市场。深入本省各地和江苏、浙江、北京等地开拓就业市场,拓展就业空间,全年新建实习就业基地47个,积极举办综合性就业供需洽谈会1场、区域性专场招聘会4场(“滁州开发区专场”、“浙江名企、“江苏专场”、“张家港专场”)和小型招聘会230多场。利用就业网站、宣传册、宣传栏等及时发布招聘信息,仅学校就业网、大学生就业一站式系统平均每天更新的就业信息就达6条。组织毕业生参加人社部、教育部及教育厅和人社厅举的网上招聘市场8次,总计超过8000人次参加。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组织集体备课,为2013级新生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成功举办第七届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暨创业设计大赛。邀请裴凡、卞佩峰等校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调适等专题辅导10多场次。组织学生参加全省第八届大学生职业规划暨创业设计大赛,就业指导中心获全省最佳组织奖。

继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示范校”、“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建设。通过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SYB培训、创业模拟实训以及专家讲座等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全国、全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职业规划(创业)大赛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规范和提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水平,健全有关管理、服务制度。2013年我校学子时元秋在《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对聋哑学生体质健康的运动干预研究》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该论文系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是本次年会安徽省属高校唯一一篇入选论文。2013届毕业生中涌现出胡向飞、解登飞、郭阳等一批创业典型。

继续做好毕业生跟踪调研。2013年,继续跟踪调查2008-201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进一步修改完善2008-201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同时对2012届本科毕业生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调研报告作为迎接本科评估的支撑材料,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好评。

(六)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开展系列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上半年以“5.25 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为抓手,组织了心理健康主题征文比赛、现场测试与咨询、微笑天使广场互动活动、专家专题讲座、朋辈咨询员培训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下半年在做好日常咨询的基础上,举办了“关爱心灵,健康成长”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全校约有1000名学生参与)、新生心理团体辅导(全年有205人参与)等活动,教育效果良好。

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建档工作。组织开展2013级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并建立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以此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撰写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并及时向各二级院(部)发放A类学生报告单,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控制。

做好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实施心理咨询值班制度,认真接待学生来访;拓展咨询渠道,通过电话、心理信箱、E-mialQQ咨询、心理微博等方式开展个案咨询。2013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共受理个案咨询170人次,回答网络咨询提问190人次。

二、2014年重点工作

2014年学生处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围绕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坚持立德树人,树立科学的教育服务理念,认真研究解决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努力提升我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一)推进工作创新,努力提升学生工作质量和水平

修订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修订部分规章制度,重新编印《学生手册》、《学生工作手册》,提升学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力求使2014年度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举办学生工作创新论坛,加强院()学生工作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推进学生工作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在部分院(部)试行专业导师制。配合有关部门,选拔聘任一批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的专业导师,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专业导师对所带专业学生进行课下学业指导,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继续加强“大学生事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充实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做好2014年新进辅导员的选聘工作。配合人事部门,通过公开招聘,选拔优秀人才充实辅导员队伍,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加强辅导员业务能力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举办辅导员培训班和职业能力比赛,邀请校外知名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传授经验;适时选派辅导员到兄弟院校访问取经,提升业务能力。

引导和鼓励辅导员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开通辅导员博客、微博和微信平台,举办优秀博客、博文等评选,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引导和鼓励学生工作人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工作研究,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辅导员工作研究,引导辅导员积极申报相关课题。

(三)加强学风建设,着力构建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长效机制

加强与教务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健全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融合机制”,完善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合力机制”。进一步明确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职责和要求,推动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两线合一”,努力做到学风建设共同规划、共同落实、互动融合。

开展评选表彰,加强学风建设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继续深入开展“优良学风班”、“三好学生”、“优秀寝室长”等评比表彰活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强化奖惩机制,有效引导学生自觉杜绝违纪行为,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继续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建立有效的学风建设监控体系。加大对学生上课、自习和晨跑的考勤和巡查力度,加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强化班级管理,抓班风建学风;严肃考试纪律,抓考风正学风。

建立学生自我教育机制。重视学生组织建设,以学生组织凝聚青年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通过朋辈教育、体验式教育等形式增强学风建设的张力,努力形成广大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成长成才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良好局面。

(四)丰富教育载体,切实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庆祝五四运动95周年、建党93周年、建国65周年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民族振兴、祖国富强而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的自觉性。

加强主题教育。围绕诚信、公民道德、心理健康等内容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扎实开展安全教育与安全检查工作。以防溺水、防火、防盗、防诈骗、防传销为重点,广泛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和安全演练,加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择业中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提防利用信息泄露所出现的新型技术诈骗;加强对学生宿舍违规用电等现象的排查,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和受助学生教育工作。广泛宣传新资助政策;加强感恩教育,教育和激励受助学生努力学习,自立自强,励志成才,报效祖国。

抓好常规性资助工作。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认真做好奖、贷、勤、补、助、免等各级各类资助资金评审工作。加大督查检查力度,重视群众投诉问题的处理,严肃查处资助工作中的违规行为,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位。

做好贫困学生调查走访和受助学生家庭回访工作。进一步做好贫困生信息库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五)提高指导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进一步健全和优化就业工作机制。重点完善院(部)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就业工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推进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加大工作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考评和奖惩机制。

抓好就业指导。广泛宣传并引导毕业生用好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通过开好就业指导课、引导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及素质拓展等,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特岗计划”等项目的选拔。加强分类指导,提高毕业生签约率,提升就业质量。加强文明离校教育和服务工作。

做好市场建设工作。巩固并新建一批实习就业基地,进一步深化校企、校地在实习实训和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广泛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引导学生参加正规的网络招聘。加强就业网站、一体化系统、微博等信息平台建设,健全大学生事务中心相关功能,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开展毕业生调查和市场调研,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积极开展工作研究,鼓励和引导就业指导人员申报相关课题。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将竞赛比赛、实习实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有机结合,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加大对进驻团队的扶持。鼓励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开展科技创新和发明。配合教务、团委等部门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

做好“双困生”帮扶工作。认真调查摸底,建立困难毕业生档案,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发放求职补贴、推荐实习见习、积极推荐工作岗位等,努力促进“双困生”就业。

(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开展系列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以“5.25 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为抓手,组织开展征文、现场测试与咨询、专家讲座、等系列活动。举办心理剧大赛、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整合校内外资源,逐步建立一支符合我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队伍。加强校内心理咨询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的培训,切实增强队伍的工作能力。

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执行心理咨询值班及预约制度,认真做好学生来访的接待、登记工作。不断拓展咨询渠道,重视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开展教育和咨询。

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建档工作。组织开展2014级新生心理普查,撰写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建立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