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机电学院多措并举推进毕业生就业

发布时间: 2014-06-19   浏览次数: 66 责任编辑:

 

滁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在推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调整设置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多措并举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成立“一个小组”,切实加强领导。机电学院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组长,副书记、副院长为副组长,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为组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还建立了一系列规定和措施,包括毕业生系列教育、大四学生日常管理、实习规定要求、毕业服务安排等,较好地保证了就业工作的顺利完成。

推进“两个建设”,提高就业竞争力。一是推进就业市场建设,拓展就业渠道。近年来,机电学院先后到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长三角区域城市开展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并先后与浙江省丽水市嘉利(丽水)工业有限公司、安徽长丰扬子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迪蒙德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扬子空调、康佳电器等十多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成立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渠道。二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利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模拟设计网络大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竞赛、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暨创业大赛等,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一是搭建宽广的就业信息平台,搞好就业信息服务。安排专人负责学院就业信息发布,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快捷、高效的网络平台。另外,学院、各班级建立了分梯次的QQ、微博、微信、飞信等信息平台,更大限度地畅通了就业信息的传送渠道。一年来,发布了50余家企业招聘信息。二是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大学生创业培训,指导大学生掌握就业、创业技能,规划职业取向,提高就业能力。2011年以来,机电学院先后组织了12期大学生创业培训,培训学生616人,有4个创业项目成功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基地。三是举办专场招聘会。20139月以来举办院部专场招聘会11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4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专场招聘会实现顺利就业。

实施“四个结合”,扎实推进就业工作。一是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相结合: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院作兼职教师,让企业新技术进校园进课堂,培养学生更多的应用知识,并多次邀请企业高管参加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市场需求人才。2012年与滁州市迪蒙德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共建“迪蒙德班”,实现校内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更好对接。二是教学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大一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大二、大三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金工实习,大四组织安排学生到进行有意向型的实习。通过不同阶段的实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效地完成综合技能课程的学习,有目标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最终成功就业。每年有20%左右的毕业生在实习企业就业。三是毕业设计内容与未来就业单位的工作内容相结合:在毕业设计上,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毕业设计与未来做什么紧密结合在一起,结合企业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同时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专长,筛选出若干题目,并在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商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进行选题,从而既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个明确的方向,又兼顾了企业的需求。四是分类指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根据社会就业形势,利用班会、讲座、谈话、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意识教育、择业心态教育等就业系列教育。从大三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并按就业意向给予分类指导。大四则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对就业特殊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体残疾学生等,实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其顺利就业。

由于措施得力,2012年、2013年,机电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年度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目前2014届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44份,签订劳动合同书41人,其他形式就业340人,考研22人,专升本6人,创业2人,总体就业率为81.46%

责任编辑:zdf